台大學生會舉行都市更新論壇會後新聞稿 2010/10/29 台大學生會 近日都市更新議題所引發社會多所關注與諸多疑慮,鑑於都市更新政策影響台灣都市空間再生與發展甚鉅,台大學生會本於對社會議題的關心,特舉辦此都更論壇。28日晚間假台大第二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行,並同時邀請兩位台北市長候選人出席與市民對談,就都更過程中的歷史保存、容積獎勵、強迫拆遷、公有地變賣等議題展開討論。然而除蘇貞昌先生親自與會外,郝龍斌先生以另有行程為由,改派技術官僚林建元副市長出席。此舉引發現場台大學子議論紛紛,台大學生會亦對此表達深切遺憾。 本次論壇並同時發行都更專刊,協助充滿疑問的市民看穿都更魔法,歡迎有興趣的市民踴躍至台大附近書報點索取。 蘇貞昌:文化資產保存應優於都市更新 林建元:確保文化資產不參加都市更新,是所有權人的責任 會中蘇貞昌先生承諾,若有機會當選市長,首當執行的就是保存既有文化資產;蘇同時也強調,台大做為保有台灣眾多文化資產的一方,應一同投身保存文化資產的行列。然而,與會的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質疑,蘇貞昌於行政院長任內曾駁回文建會提出的樂生保存方案,與今日宣稱對文化資產的重視完全不同,夏鑄九期許蘇貞昌未來若當選,不應再重蹈覆轍。 林建元副市長則表示,公有地是否參加都市更新,應視所有權人是否另有使用計畫而定,並未承諾市府會保護文化資產不受都更摧殘。 容積獎勵不是萬靈丹 林建元副市長回應學生對容積獎勵浮濫的質疑時表示,台北過去三年的新屋增加並未帶來人口的增加,獎勵容積不會造成都市發展的壓力。現場民眾質疑這正是都更與高房價帶來人 票貼口被迫外移的結果,與容積獎勵息息相關。學生會認為容積獎勵浮濫將成為空屋率增加的推手,並對林副市長未正面回應學生對容積獎勵浮濫的質疑表達遺憾。 蘇貞昌先生回應容積獎勵浮濫的提問時則認為,容積獎勵雖有其效力,但不能過度濫用,應兼採租稅減免的方式來獎勵更新,容積獎勵需要審慎考慮,做下去的影響將有重大的改變,蘇貞昌並指出,台北市不應該只是建築物的集合體。 現場同學質疑市府協調釘子戶的中立性 副市長林建元於回答釘子戶遭受污名化的質疑時表示,是市政府讓「釘子戶聯盟」的民間組織有機會成立。學生會則質疑協助此組織成立不過是市府的化妝術,並未實質讓市民有公平參與都更機制的機會。 副市長林建元於回答釘子戶遭受污名化的質疑時表示,若不同意都更的比例低於百分之十且低於五戶,市政府應該加入協調,必要時才強制拆除。現場則有學生不滿地表示,市府頻頻於都更說明會中污名化不同意都更的市民,市府在協調過程中是否能保持中立令人懷疑。 對於都更條例強拆釘子戶的規定,副市長林建元提到,都市更新是財產重分配的過程,有社區營造基礎的社區較容易推動,並指出市府提供許多社區營造相關獎勵措施讓民眾申請。現場學生則質疑實際申請的案件數之所以極少,是由於市府對社區營造的想像只是冷氣房的規劃,根本未層思考基層社區如何形成共識。鼓勵社區從社區營造緩慢凝聚社區共識,相對於都市更新現階段大量快速開發的進程,明顯是緩不濟急,推卸責任的說法。 蘇貞昌回答釘子戶遭受污名化的質疑時表示,每一個市民的權益應 會場佈置該都受到尊重,但是也不能違背依法行政,需要看個案的情形,需要看究竟是有怎樣的困難需要協助,政府應該站在調和者的立場,市民並不希望看到霸道和鄉愿的政府,蘇貞昌強調處理的態度是關鍵。 回應都更過程中的國有地變賣 林建元:今後公有土地開發以住宅政策優先 蘇貞昌:以公有地交換推動都更,公有地應優先成為公園綠地 副市長林建元回答學生關於市府透過都更變賣國土的質疑時提到, 五百平方公尺 以下的市有土地不會變賣,目前賣的都是畸零地。林建元也承認,北市府曾以財產利益最大化的思維來運作,順應了過去沒有社會住宅的政策;林建元承諾,今後市府將以住宅政策領導土地開發政策,優先滿足社會住宅的需求。對於「台北好好看系列二」推行於台北市的公有地「假公園」,林副市長說明未來會讓這些公園成為「真」的公園,只是使用變更還未通過。  台大學生會對此則認為,市府不應該等到選舉時才承認過去公有地錯誤使用的邏輯。已被劃入更新範圍,旁有建商虎視眈眈的公有地「假公園」若變更為公園用地固然很好,但市府該如何解除變更過程中,或是之後與建商、居民間的拉扯。  蘇貞昌先生回答學生關於政府透過都更變賣國土的質疑時則指出,都市需要永續與長遠的設計,面對城市發展中不同區域的差異性,他強調老舊社區的複雜關係是使都市更新難以發生的原因,他主張使用公有地進行交換來解決。蘇貞昌表示,公有地應該盡量成為公園綠地。  台大學生會則指出,公有地的交換或許可行,但仍然沒有改變區域發展不均等的固有問題。 民眾參與 澎湖民宿都審會議所受待遇不公,都更過程中受到建商威脅 林建元:遭遇建商威脅或暴力,一定要報警 蘇貞昌:以專業者協助整合平台 副市長林建元回應現場民眾關於都更過程中建商暴力威脅的問題時指出,大家若發現有暴力事件,一定要向警察報備,甚至可以對林副市長直接申訴,市政府也會盡最大的力量保護市民。林副市長也提到,在他所參與的委員會中,發現民眾很不會描述自己的需求,而建商往往有較好的表達能力與圖說能力,相較而言的確不夠公平。林副市長並將此問題歸結至民眾接受環境教育的重要性,現場台大學生則質疑,既然民眾不如建商如此熟悉專業語言,為何不是市府對制度進行反省,而是質疑民眾專業程度不夠?  蘇貞昌則以擔任縣長時的經驗,認為專業者的協助與專業整合平台的建立,是都市更新不可或缺的條件。 台大學生會雖肯定兩位與談人對其都更政策提出說明,並直接面對現場民眾提問挑戰,然而對於蘇貞昌先生僅就概念進行表達,未能有更為細緻的論述表達遺憾。台大學生會仍期待市長郝龍斌能面對目前都市更新的爭議,在任內積極解決市民對都更政策的諸多質疑和制度面既存的問題。 ------------------------------------------------------------------------------------------------------- 蘇貞昌出席「台灣大學都市更新論壇」演講稿 新聞日期: 2010/10/28 - 20:45 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今(28)日出席「台灣大學都市更新論壇」,蘇貞昌從「一棟大樓談起」,演講內容全文如下: 台北市的101大樓(509公尺 ),1999年7月動工,2004年12月31日 商務中心 啟用(工期約5年5個月);啟用後,幾乎就是台北市的地標,甚至是台灣的地標。這棟大樓,一直到今年1月4日 ,都是世界第1高的大樓(被杜拜的哈里發塔取代),無論第1或第2,我相信很多台北市民對101大樓一定與有榮焉! 但是,我要談的一棟大樓不是101,而是同一條路上,距離101大樓只有700公尺 的富貴角大廈。 富貴角大廈 101大樓動工的兩個月後,台灣發生921大地震,信義路四段405號的富貴角大廈結構受損,鑑定為黃單建築物,2002年的331地震後,被列為紅單危樓。如果你經過這棟大樓,就會發現它已經相當傾斜,頂樓的部分完全靠在緊鄰的大樓,甚至緊鄰的大樓已經出現傷痕。 921地震已經過了11年了,「富貴角大廈」還在原地,爭議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這樣一棟傾斜的危樓可以矗立在101大樓的同一條路上這麼久,這是台灣的奇蹟?還是台灣的恥辱? 其實,台北市921受災大樓至今未改建不只這一棟,當年的危樓共有14件,目前只6棟完工,興建中3棟未完工,其中有5棟連動工都沒有。 我們今天舉行都市更新論壇,如果一個政府連11年前因為天災所造成的危樓,都沒有辦法解決,還能大剌剌的談願景、說理想,這不是很諷刺嗎? 我們這個城市,有能力創造新的事物,卻沒有能力解決舊的問題。101大樓只是證明了台灣有能力蓋世界第一高的大樓,但台北市距離世界第一好的城市,恐怕還是很遙遠! 我的都市更新 談都市更新,在座的學者才是專家;如果以我從政30年的角度,我有自己的解讀。在我看來,無論是都市,無論是鄉村, 結婚西裝無論是更新,無論是復舊,要解決的,無非就是人與土地的問題。因此,如果把都市更新的問題看做是除舊佈新,把老房子變成新房子,那實在很狹隘,也很落伍。 我的觀念是,都市更新的問題不是建築而已,而是更廣泛的人與土地的調合,歷史與空間的調合: (一)沒有靈魂,就沒有一切 有歷史,所以有故事,一代一代人在這裡生活、在這裡累積,形成一個城市的共同記憶,形成所有市民的共同情感,讓我們對這個城市更有感情,也更豐富了台北的面貌。 遺忘過去的城市,縱算有再高的大樓、再密集方便的路網、再繁華熱鬧的商圈、再豐富的國際時尚潮流,終究只是追隨其他國際城市的腳步,沒有自己的靈魂。 但這些年來,市府對古蹟維護的態度實在讓人不敢苟同,如果你去到北投的台銀舊宿舍,1998年市府將其劃為市定古蹟後卻不聞不問,告示牌上雖寫著「值得保存」,但已破敗到慘不忍睹;同樣的例子也出現在西寧北路的台鐵舊宿舍,一整片日式宿舍已經成了垃圾場。 如果主政者對土地沒有認同,對人民沒有感情,對共同記憶沒有尊重,就會只重新、不重舊,甚至建設反而帶來破壞,建成圓環就是最好的例子: 建成圓環建於1908年,一直是台北市的地標,也是市民的共同記憶;當年的市政府宣稱要為圓環帶來春天的訊息,動支2億元經費,拆除原有建物,改建為玻璃外牆建築。因建物設計不良,生意一落千丈,進駐的攤商不堪虧損,圓環歇業。2億元摧毀台北共同的記憶! 不只圓環,龍山寺也是一樣,過去龍山寺不只是艋舺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在台灣民主 酒店兼職歷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過去黨外時代一定是去龍山寺辦演講,帶動了民主風潮,但現在呢? 根據市政府新聞稿,龍山寺地下街商場是「翻轉軸線、再造西區」重要市政建設之一,但龍山寺地下街商場興建了8年,花了13億,2005年9月開張後,不但生意不佳,商家歇業,還形成治安死角。一個這麼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就這樣荒廢破敗下去!前幾天我去參觀,看到牆上寫著「龍山寺景觀」,地面是成排的水桶,正在盛接天花板的漏水,真是一大景觀。 其實,看看國外的例子,就可以知道,主政者如果對土地有感情,就不會那麼粗暴: 不久前,我去到紐約,特地去看最近紐約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位於紐約曼哈頓的空中花園(the High Line Park);「高線公園」原本是1930年代,為避開街道擁擠而建在離地三十呎高的貨運鐵道,在80年代停用,因而破敗荒廢,也因此一直有拆除的聲音,但1999年,社區居民組成「高線之友」(Friend of High Line),加上當時紐約市長彭博也一起推動,在2003年公開競圖,共有36個國家,720個團隊競逐,在2006年動工,2009年對外開放(第二階段在2011年完工)。既保留了歷史遺跡,也打造了一座綠色長廊的空中花園,向西可以看到哈德遜河,向東可以看到帝國大廈,連花園裡種植的花,都是根據民意調查選出來的。 市政建設,應該是這樣一代代人累積,用永續發展的理念來經營,市民的共同情感,城市的共同記憶也才能被保留下來,成為城市獨有的個性,城市有了靈魂,也才是有文化的城市。 (二)用效率提升住宅品質 台北老了,不但住宅平均屋齡比全國高,30年以上的住宅更高達40萬戶 買房子,比例42%,遠遠高於全國平均值的31%,如果都市更新未能有效推動,20年後將有6成住宅的屋齡超過40年。 大家可以看看從延平北路一段到九段,一路過去,房屋越來越矮,越來越破舊,還有社子島五十年都沒有改變,依然逢雨必淹,這就是我們的台北市。 但過去12年,市府核准通過的都更案,663件中,只有24件完成。在市府施政報告中,宣布的五大都市更新示範案,到現在一件也做不出來,有四件連動工都還沒有動工! 都市更新,效率第一,有執行力最重要,沒有其他秘訣,就是「簡政便民,縮減流程、提高效率」,但過程中一定要照顧所有權人的利益,不能只有建商得利、財團得利。 因此,推動都市更新,應該引進專業者協助都更,將更新利益盡量留給居民:都市更新推動過程中,存在許多民眾不清楚也不知道怎麼做的事,政府應該建立制度讓專家來協助民眾,不能都推給建商來整合,讓建商的說法成為民眾了解都市更新的主要資訊來源。這樣一來,民眾的利益就不容易受到保護,也會讓更新計劃的進度持續延宕。 在座有許多都市更新專業者與同學,大家也都有非常熱忱的心,希望能協助舊社區的更新。這就是我所期待,有效率且公平合理推動都市更新的資源。 「專業者協助」與「專業資源整合」平台的建立,是推動都市更新不可或缺的條件。我們也知道,目前中央政府與北市府也有類似的觀念與做法。但我要強調的是,這是一種施政方向與施政原則輕重取捨的問題,如果政策推動偏重由市場、由建商來主導,專業者協助平台就會變成一種政策包裝或陪襯制度。反之,如果施政原則是希望建立民眾與開發商在資訊與能力 酒肉朋友相互平等的角度,認為資訊完整與專業能力的對等,才是有效推動都市更新的最佳策略。那專業者協助平台就會是一個非常核心且重要的都市更新行動方案。 同時,推動老舊社區都市更新時,也應該強化老舊地區服務機能,增加居民參與更新意願:都市更新一定要與都市環境改善結合,不能說這個地方預備未來要更新,所以現在讓它繼續破敗是合理的,這是非常要不得的觀念,但這卻是目前市府管理老舊社區的一種態度。政府應該先協助老舊地區進行環境整頓,例如將已傾倒破敗或雜亂的空地進行綠美化,並且針對社區較為貧困家戶,透過社區的里辦公室、圖書館或警察局等空間,提供一定程度的課後照顧、臨時托育…等安定民眾生活的協助,要讓民眾感受到政府有照顧我們的生活與環境,所以我們自己有要更努力讓環境變好,更積極配合都市更新的政策推動。 更進一步,都市更新不僅僅是解決住宅老化的問題,更重要的透過都更,一併提昇都市環境、提昇都市整體的居住品質;也就是,都更不能只著眼於解決一棟棟的建築,而應該更全面的思考連結建築和建築之間,市民日常生活、外出活動的空間。 目前的台北市不只是僅有住宅老化的問題,整個城市的居住品質也應該大大提昇,僅以台北市的人行道為例,對走在上面的行人就是一個折磨,不但時常會有變電箱擋住去路,穿高跟鞋的女性朋友對坑坑洞洞的人行道品質也一定感受很深,因此,更有效率的推動都更,引進專業者來協助都更,盡量將都更利益留給居民,並且強化老舊社區機能,增加居民參與都更的意願;更重要的應該透過都更,一併整體提昇都市整體的環境及居住品質,這才是推動都更應有的態度! (三)用永續發展的角 酒店工作度思考都市發展 市政經營必須要有永續發展的概念 ,譬如同樣是綠化,炒短線和永續發展,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今年6月1日 作家張小虹,在聯合報一篇文章「城市的美麗與憂愁」,提到了「假公園」問題;為了辦花博,台北市政府透過容積率獎勵,鼓勵閒置空地進行環境更新,也就是綠美化,但這樣的綠美化卻是短暫的,只要建商維持一年半,之後就可以換取最高百分之十的容積獎勵。 市府以容積獎勵的方式,創造出暫時的綠地和休閒空間,但卻影響了未來整體都市的發展,建商可以蓋出更高、更大的建築,但卻不一定符合所有市民的利益,這是標準的炒短線作法,令人不敢苟同。 這次參選,我非常重要的政見之一,就是城市的綠美化,我希望能修改都市計畫,讓台北市公園綠地覆蓋率從現在的個位數增加到十位數;我要打造十條以上的林蔭大道,甚至更多,我要種樹、愛花、護草,讓台北市的土地可以呼吸,而不是像現在都被柏油、水泥掩蓋,台北市成了一個大蒸籠,一年比一年更熱。 從物種的角度看,樹比人更早在地球上生存,也比人活得久,人要學著怎麼和樹共存,尤其,在城市裡,樹不但可以讓城市更美觀,也會讓城市更適宜居住。我希望透過我的努力,台北市能夠處處綠樹成蔭,為市民、為下一代留下永續的環境。 都市發展可以有豐富多元的面貌,每個市民對城市都有不同的想像,都有不同的夢,我希望,未來若有機會為台北市民服務,市府的目標只有一個:讓台北市成為被市民喜愛的城市,讓市民願意在台北市居住一輩子!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永慶房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23gikpz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